中新社北京8月6日电 题:记解放军北部战区某部副研讨员李新:保证高效联合作战指挥\n\n  作者 李纯 李祥辉 彭小明\n\n  22岁那年,仍是解放军水兵大连

中新社北京8月6日电 题:记解放军北部战区某部副研讨员李新:保证高效联合作战指挥\n\n  作者 李纯 李祥辉 彭小明\n\n  22岁那年,仍是解放军水兵大连

中新社北京8月6日电 题:记解放军北部战区某部副研讨员李新:保证高效联合作战指挥\n\n  作者 李纯 李祥辉 彭小明\n\n  22岁那年,仍是解放军水兵大连舰艇学院学员的李新,第一个报名参与学院舢板远航练习,在无人岛上靠啃西瓜皮、捉鸟捕蛇捞海蜇果腹,成功横渡渤海海峡。\n\n  今日,44岁的李新已是解放军北部战区联合指挥中心某保证队的副研讨员,一如最初那个持之以恒的舢板少年,在保证高效指挥作战的“海洋”里不断砥砺前行,推进指挥保证事务融入联合作战指挥链路。\n\n\n  从“职业精英”到“外行人”\n\n  2016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建立大会在北京举办。不久后,北部战区下发新调整组成单位选调干部的告诉。“战区主战”“联合作战”“新质力气”,这些词语在李新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挑选奔赴战区,从原单位副团职副处长岗位调任战区联指中心某保证队正营级事务室主任。\n\n  打起背包来到战区签到,李新带了一大箱子书。同来这个新组成单位签到的80余名搭档,来自陆军、水兵、空军、火箭军等各军兵种的70多家单位,每个人都是各自范畴的佼佼者。\n\n  从指挥岗位调整到技能岗位,面临全新功能、全新范畴、全新专业,李新从“职业精英”瞬间变成了“外行人”,全部都要从零开端。他暗自打气:“谷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冲击的勇气也一同下跌。”\n\n  没有纲要和教材,李新开端收集材料,自费订阅学术刊物,挤出业余时刻一年啃完联合作战相关的12部作品。为了获得联合作战的“资格证”,他一手了解全新事务,一手备考战区联指中心前台值勤资质,很快就获得了第一批值勤资质。\n\n  打通进入指挥链“最终一公里”\n\n  “XX舰,盯梢监督。XX舰,喊话驱离。”某次处置一同海上突发状况,李新对战区使命军力布置、武器装备及周边国家军情对答如流,不只参与拟制处置计划,还给出了专业主张。在战区联合指挥中心的值勤座位上,他屡次参与处置相似紧急状况,无一失误。\n\n  2020年,战区机关赋予李新地点保证队作战值勤部位运转试点使命,旨在打造首个保证队作战值勤样板。重任在肩,李新定下了“作业再难也不推脱”“时刻再紧也不欺骗”“作业再多也不过夜”三条铁律。\n\n  一次次推倒重来,一次次攻坚克难,李新先后牵头安排29次全流程全要素演练,随时叫停、翻滚修正,重复验证可行性和适用性。团队用半年时刻形成了20余项效果,高标准安排4批次试点证明,打通了指挥保证事务进入联合作战指挥链路的“最终一公里”,被上下视为精品。\n\n  从室主任到副队长,从领导岗位到技能干部,李新并不重视职务、宦途,而是把责任、工作摆在了首位。凭仗过硬的专业本质,他当选北部战区第一批联合指挥保证专家团队成员。\n\n  “一战成名”后再度“亮剑”\n\n  “创客”已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参与三军创客大赛,李新不是“新人”。2021年,他牵头安排30人团队初次参赛。面临根底效果不多、研讨时刻严重、人力资源缺少的状况,李新一人就参与了4个理论课题研讨。\n\n  竞赛不仅仅拼思维、拼技能,更要拼意志、拼恒心。李新带领团队恶补了几十篇前沿学术文章,多方比对寻求技能打破。团队不断自我否定,多少次立起靶标,又推倒重来;打破传统观念、战胜保守思维,不断寻求立异、打破。\n\n  会集攻关95个日夜后,李新带领团队接连72小时作业获团队三等奖,担任或参与的4项研讨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效果向十多名将军直接报告。\n\n  “一战成名”仅仅开端,“亮剑”创客大赛的背面是对锻炼支撑主战才能的继续探究。\n\n  本年盛夏时节,这位入伍26年的老兵再率团队参赛,正紧锣密鼓攻关,每天阅历脑筋风暴。用他的话说:“没有一场战役是完全相同的,但参与相同的高端竞赛,能够堆集更多的备战交兵经历。”(完) 【修改:黄钰涵】